导语
2023年,文旅行业用“报复性增长”宣告复苏:哈尔滨冰雪季接待游客超3000万人次,淄博烧烤带火一座城,西安“大唐不夜城”全年客流量破1.2亿……这些“现象级”文旅IP的背后,既有流量的偶然,更有民生的必然。本文将从“流量逻辑”与“城市治理”两个维度,解析2023文旅热的现象与启示。
一、“流量密码”:从“爆红”到“长红”,靠的是“真诚”与“细节”
哈尔滨的走红始于网友对“南方小土豆”的宠爱:冻梨摆盘、马迭尔阳台跳舞、机场巴士变身“暖心专列”……这些“反差萌”操作,本质是对游客需求的精准回应。淄博同样如此:面对突然涌入的游客,当地政府快速整治宰客乱象,烧烤店主动贴出“拒绝高价”告示,甚至为游客开通“烧烤专线”公交。
数据佐证:中国旅游研究院数据显示,2023年前三季度,国内旅游总人次36.7亿,同比增长75.3%;游客满意度达80.04分(满分100),创历史新高。
二、“民生温度”:文旅热不仅是经济账,更是“幸福感”账单
文旅复苏的背后,是各地对“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”的回应。例如,贵州台江县依托“村BA”“村超”等民俗赛事,将民族文化转化为旅游资源,带动当地农民人均增收超8000元;江苏苏州推出“江南文化体验游”,将园林、评弹、苏绣融入线路,让游客“慢下来、住下来”。
专家观点: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表示:“文旅消费的本质是‘体验经济’,只有让游客感受到被尊重、被重视,才能形成持续吸引力。”
三、未来趋势:“微度假”“主客共享”成关键词
随着“Z世代”成为消费主力,短途游、周边游(“微度假”)持续升温;同时,越来越多城市提出“主客共享”——让本地居民与游客共享公共服务(如社区咖啡馆、城市公园),避免“过度商业化”。例如,成都锦里景区周边保留了原住民生活场景,游客既能体验三国文化,也能感受“烟火成都”。
结语
2023年的文旅热,是一场“流量”与“留量”的双向奔赴。它不仅让城市“出圈”,更让“以人民为中心”的发展理念落地生根。正如网友所说:“最好的文旅IP,是当地人对生活的热爱。”2024年,我们期待更多城市用“真诚”续写文旅新故事。
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